王德泰(1907—1936),汉族,出生于辽宁省盖县(今属营口市)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期,随全家逃荒来到吉林省延吉县茶条沟、老头沟、铜佛寺一带,以种田、烧炭、打短工为生。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老头沟参加了“秋收斗争”,在斗争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抗日救国的政治觉悟,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任延吉县反帝同盟组织部长,参加了“春荒斗争”。1932年春,奉命打入延吉县三道沟“长江好”山林队做兵运工作。他耐心启发教育,争取爱国士兵反日,年底拉出30名全副武装的队伍,编入到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延吉县抗日游击队。先后任延吉县游击队小队长,中队长,大队长、大队参谋长、政委等职。1933年9月,被选为中共东满特委委员,任军事部长,负责领导延边各县抗日游击队。
1934年3月,以延吉、珲春、汪清、和龙四县游击队为基础,吸收义勇军等反日武装部队,组成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师时,任独立师政委。同年7月,率领主力部队,联合部分义勇军和山林队攻打安图大甸子。根据弹药不足的情况,采取围而不打,诱敌出击的办法,围困敌人11昼夜,终使敌弹尽粮绝,这时,他指挥部队乘势进攻,一举攻克大甸子。8月,又率领部队攻打安图县城(即松江),经过激战毙俘日军25人,迫使300余名伪军起义,开辟了安图车厂子抗日游击根据地和安图、敦化等地的抗日游击区。1935年3月,任独立师师长。同年5月30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师扩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任军长,兵力增至1,200余人。他率部转战于安图、敦化等地,与敌人进行多次战斗,使第二军越战越强,到1936年2月,第二军总兵力增加到2,000多人,成为威震延边一带的一支抗日劲旅。1936年3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任军长。4月初,率部在桦甸县大蒲柴河(今属敦化市)重创日军。之后,和政委魏拯民一起率第二军主力向南满挺进,主要活动在长白、临江、抚松、濛江一带。
1936年7月,抗联第一军、二军合编为东北抗联第一路军,任副总司令兼第二军军长,并当选为中共东南满省委委员。8月,率第二军主力1,500余人和抗日救国军600余人,围攻抚松县城,给守敌以沉重打击。9月,在抚松县城小汤河以带,一举歼灭敌靖安军150余人。10月,在安图县南部东清沟,与日伪讨伐队激战,击毙日军第二管区少将副司令石川隆吉以下100余人。11月下旬,率200余人,到濛江南部边境小汤河(今属白山市松树镇)一带遭到伪骑兵第七团600余人的突然袭击。他沉着迎战,在指挥部队顶住敌人正面进攻的同时,派出部分兵力,从小汤河西面的草爬子沟迂回到敌人侧后,痛击敌人。在激战中,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时年29岁。
主办: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 承办:中国吉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