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平,1903年3月9日,出生于吉林省延吉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而他走上革命道路的故事,要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开始。那年,李延平28岁,他耳闻目睹日寇的侵华暴行,他痛恨侵略者,于是,毅然跟随胞兄李延禄报名参军,救国抗日。李延平跋涉千里,找到任黑龙江省国民救国军参谋长的二哥李延禄,正式编入救国军补充团,不久后,善于谋略、作战勇敢的他被任职为团部副官和作战参谋。

1932年6月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共党员。1933年,受党组织的委派来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

1935年冬,几年未回家的李延平终于从遥远的莫斯科回到延吉,家人还没来得及跟他说几句,日本兵就端着枪闯进了家里,危机时刻他带着两名交通员躲进了菜窖,日本兵把屋子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到他,气急败坏地走了。原来这一次回国是要完成组织派给他的新任务,就是要为前线送药品、棉布、粮食等战备物资,虽然躲过一劫,但是为了保护好这些物资,他决定马上启程。深夜临别之前,李延平写下这样的感慨,“十冬腊月喝冷水,一点一滴结成冰,不把鬼子赶出咱东北,我死也不解心头恨”。他对妻子说:“我知道现在家里困难,但是只要革命胜利了,咱家会和全国人民一样过上有吃有穿的好日子。”谁能料到,这竟成了他和亲人最后的诀别。

    1938年,面对日军的大讨伐,任命为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军长的李延平迅速指挥部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进行战略西征,途中,他率部队艰难地抵抗日军从四面八方对西征部队的围、追、堵、截。8 月,第四军在李延平的指挥下进入五常县境,又遭到敌人重重包围,激烈地战斗将部队打散,李延平拼命带着十余名战士突围,在五常、珠河一带与敌人展开漫长、残酷地抗争,由于持续遭遇围剿,在生存环境的面临极限威胁的情况下,有些人产生了叛变的念头,1938年11月20日早晨,李延平被叛徒残忍杀害,当时的他,年仅35岁。

李延平烈士是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之一,他的雕塑如今伫立在延边革命纪念馆供后人祭奠瞻仰,他英勇顽强的战斗事迹和坚定理想信念的红色记忆鼓舞着家乡人民将这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主办: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    承办:中国吉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