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十二年(1886年),吴大澂再次奉使珲春,与俄方代表交涉边界事宜。历经近5月勘界谈判,签署《中俄珲春东界约》和《中俄查勘两国交界道路记》,重立“土字牌”。《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后共立8个木制界牌,末处“土字牌”遗失。吴大澂据理力争,最终达成在沙草峰以南岭下江岸地方(今防川吴岗)立“土字牌”,立牌位置照比之前展拓十八里,径直十四里,距图们江入海口三十里、陆路直量二十七里。收回沙俄占据黑顶子地方。黑顶子位于今敬信镇金塘村,系中国固有领土,被沙俄于光绪初年(1875年)占据。吴大澂据理提出收回黑顶子问题,旧有沙俄卡伦民房于同年五月迁回俄境。争得图们江口出海权。为改变东北东部不能沿图们江出海局面,吴大澂据理力争,竭数月之力,最终获得中国船只可自由出入图们江口的保障。

 “溯自咸丰八年至光绪十年,凡中俄立约勘界,无不削地,惟此一次为展界。”

                       ——清末进步学者、外交家钱恂

主办: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    承办:中国吉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