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绿江国门景区,坐落于吉林省集安市东10公里的优越地理位置,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巧妙整合了公路口岸与铁路口岸两大重要交通枢纽,于2020年10月1日正式面向公众开放。这一创举使其成为我国目前独一无二的、汇聚两座国门以及两个国家级口岸的边境口岸景区,在中国边境旅游领域独树一帜。

一、历史文化意义

1950年10月16日晚,在新中国面临严峻外部威胁的关键时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2军124师肩负着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作为首支作战部队,秘密从集安跨越鸭绿江,奔赴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行动,让集安从此被赋予了 “抗美援朝第一渡” 的光荣称号。
    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的峥嵘岁月里,集安成为志愿军奔赴前线的重要通道。据统计,共有42万志愿军战士和17.2万担架队员,通过集安的鸭绿江国境铁路大桥、浮桥、水下桥、铁路便线等多种通道,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战斗中。与此同时,集安当地人民也展现出了高度的爱国热情和无私奉献精神。他们踊跃支前,纷纷派遣担架工、修道工、修桥工、民夫工、伙夫工、战地翻译等各类人员,全力支持前线作战。这些平凡而伟大的人们,在后方默默付出,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共同奏响了一曲气壮山河、振奋人心的战地凯歌。集安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不仅奠定了其 “抗美援朝第一渡” 不可磨灭的历史地位,更深刻彰显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生动展现了中朝边境小城独具特色与魅力的边境文化。

2021年6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鸭绿江国境铁路大桥凭借其在抗美援朝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深远意义,成功入选由文化和旅游部、中央宣传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确定的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中的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精品线路。这一殊荣,进一步凸显了鸭绿江国门景区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方面的重要价值,使其成为全国红色旅游的重要目的地之一。

二、丰富景观资源

抗美援朝第一渡文化廊道:该廊道以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为核心主题,独辟蹊径地从集安的独特视角出发,深入而全面地阐述了集安作为抗美援朝后援地前沿城市在那段波澜壮阔历史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在展示方式上,廊道大胆摒弃了以往传统单一的图片、文字展示形式,积极引入创新元素,增设了一系列互动体验环节。其中,音乐喊泉别具特色,当游客大声唱响《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时,喊泉会随着激昂的歌声节奏喷涌而出,仿佛将人们带回到那个热血沸腾的战争年代;影视区精心播放与抗美援朝相关的珍贵影像资料,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真实的场景,让游客更加直观地感受战争的残酷与志愿军的英勇无畏;祝福祖国签字墙则为游客提供了一个表达爱国情怀的平台,大家纷纷留下自己对祖国的美好祝福,字里行间洋溢着深深的爱国之情。这些互动体验环节的设置,极大地丰富了游客的游览体验,使他们能够更加深入地参与到红色文化的传承与感悟之中。

鸭绿江国境铁路大桥: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侵华战争,侵占我国东北三省后,为了进一步扩大侵略和掠夺我国丰富的资源,于1937年开始修建鸭绿江国境铁路大桥。经过两年多的紧张施工,大桥于1939年7月31日正式竣工,并于同年9月1日通车。从竣工到1945年日本投降的这段时间里,这座大桥成为日本侵略者掠夺我国资源的重要通道。大量的煤炭、木材、铜铁等战略物资,被日军通过此桥,经集安、朝鲜,再通过海运源源不断地运往日本本土,这给我国的经济和资源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鸭绿江国境铁路大桥是日本侵略我国的重要历史见证,承载着一段屈辱而沉重的历史。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国际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地区和平稳定,中国毅然决定派出志愿军抗美援朝。从1950年10月起,鸭绿江国境铁路大桥肩负起了运输志愿军及其作战物资的艰巨任务。在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列车昼夜不停地穿梭在大桥上,最高时每天的运输列次达到50余列。先后有42万志愿军战士、17.2万随军担架队员,以及大量的武器、弹药、后勤给养等物资,通过铁路大桥或浮桥进入朝鲜战场。这座大桥成为志愿军渡江和后勤供应的大动脉,为抗美援朝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2011年5月,鸭绿江国境铁路大桥被列入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人们缅怀历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场所。

公路国门景区:集安公路口岸边境国门是东北地区边境国门建设的杰出代表。它以其宏大的规模和高标准的建设规格,成为目前东北地区整体跨度最宽、建筑面积最大、建设标准最高的边境国门。国门占地面积4.2亩,建筑面积达1895平方米。其建筑布局合理,东西长50米、南北宽13米,一层设为国门入口,这里是人员和车辆出入境的重要通道,每天都见证着中朝两国友好往来的繁忙景象;二、三层为功能区,配备了完善的办公设施和服务设施,满足了边境管理和口岸运营的各项需求;四层则是宽敞明亮的游客观光大厅,游客们可以在这里登高远眺,欣赏鸭绿江两岸的壮丽景色,感受边境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站在观光大厅,不仅能清晰地看到鸭绿江的波光粼粼,还能将对岸朝鲜的城市风貌尽收眼底,体验到一种别样的跨境旅游感受。

中朝集安 — 满浦界河公路大桥:这座大桥全长349米,共设有10个桥孔,桥宽16.7米,荷载能力为30吨。2011年9月,朝鲜人民军工程部队正式入场作业,开始了大桥的建设工作。经过近一年的紧张施工,2012年6月,大桥主桥顺利完工。中朝两国以大桥的中心为界划分主权,这座大桥主体工程由朝鲜全资修建,总投资约1.7亿元人民币。它的建成,不仅进一步加强了中朝两国之间的交通联系和经济合作,也成了中朝两国友好关系的象征。作为中朝边境唯一一座由朝方主动全额投资建设的跨国大桥,它在促进两国边境地区的交流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为游客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旅游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拍照留念。

其他景观:除了上述主要景观外,景区内还有桥头堡、铁路国门、界碑等景观。桥头堡作为铁路大桥的重要附属建筑,曾经在战争时期发挥了重要的防御和指挥作用,如今虽然硝烟散去,但它依然屹立在江边,见证着历史的变迁;铁路国门则是铁路口岸的标志性建筑,彰显着国家的主权和尊严;界碑作为中朝两国边界的重要标志,静静地矗立在鸭绿江边,向人们诉说着边境地区的特殊意义。这些景观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元的游览体系,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景区的历史文化内涵。

三、景区建设与发展

前期投入与成果:在景区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以及景区基础设施的完善。红色文化廊道作为景区的核心文化展示区域,为了提升廊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于2023年9月24日成功邀请国家、省、市媒体及市直有关部门500余人,举办了一场盛大而隆重的 “抗美援朝红色廊道” 启动仪式。此次仪式的举办,吸引了众多媒体的关注和报道,进一步扩大了景区的社会影响力。同时,为了给游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游览体验,景区还投资对景区内的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的改扩建。在这一过程中,对景区的道路、照明、休息设施等进行了优化升级,使景区的整体环境更加舒适和便捷。此外,为了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景区还重新打造了3处打卡点,这些打卡点各具特色,成为游客们拍照留念的热门地点。通过一系列的建设和宣传工作,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了显著提升。2024 年,景区荣获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 称号,这一荣誉的获得,充分肯定了景区在传承红色基因、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同时,以景区为主题背景,在中央电视台、《参考消息》、吉林卫视等众多国家级、省级媒体平台发表了50余个大版面的抗美援朝等红色主题作品。这些媒体报道不仅生动地展现了景区的独特魅力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游览,极大地提升了景区的影响力。

2024 年,景区迎来了新一轮的大规模建设与发展。为了进一步提升景区的服务质量和接待能力,满足日益增长的游客需求,景区投资1400万元用于建设国门停车场、游客中心、配套设施以及申报4A景区工作。在游客中心建设方面,投资1300万元新建了一座面积488平方米的游客服务中心。这座游客服务中心功能齐全,内部设有咨询服务台、游客休息区、旅游产品展示区、多媒体展示区等多个功能区域。咨询服务台配备了专业的工作人员,为游客提供详细的景区信息咨询、游览路线规划等服务;游客休息区环境舒适,为游客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的场所;旅游产品展示区展示了集安当地丰富多样的特色旅游产品,如人参、葡萄酒、朝鲜族特色工艺品等,让游客在游览之余能够购买到具有纪念意义的纪念品;多媒体展示区通过先进的多媒体设备,播放景区的宣传片和相关历史文化资料,使游客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景区的历史和文化。新建了5300平方米的停车场,规划了92个停车位,有效解决了游客停车难的问题。停车场的设计合理,布局规范,配备了完善的照明和监控设施,为游客的车辆提供了安全保障。此外,景区还投资进行了一系列的配套设施建设。新建了 166平方米的铁路国门卫生间 1 座,卫生间内部设施齐全,干净整洁,为游客提供了便利的服务;栽植胸15厘米以上美国红枫120株,这些红枫在不同季节呈现出不同的色彩,为景区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安装16个景区标识系统,这些标识系统设计精美,内容清晰,为游客在景区内的游览提供了准确的指引。

通过不懈的努力,国门景区于 2024 年 11 月 12 日成功晋升为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这一成就标志着景区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服务质量提升、旅游资源开发等方面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为景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今的鸭绿江国门景区,已成为一个集历史文化、自然风光、爱国主义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胜地。游客来到这里,不仅能欣赏到塞北江南的秀丽风光,感受中朝边境的独特异域风情,更能在庄严神圣的氛围中,深刻体悟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接受一场震撼心灵的爱国主义教育洗礼 。

主办: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    承办:中国吉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