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绿江水流经青石镇地区时,形成一个曲长14公里“Ω”型大河套,云峰大坝采用混合式开发方案,建在河套之首。大坝前面形成水库。
云峰大坝由朝鲜重工业委员会第一设计事业所设计,朝鲜建设委员会第一建设事业所施工。1959年,大坝基础开挖,土石方利用机械开挖,汽车运输土石渣。1960年4月开始左岸坝体浇筑混凝土。施工导流方式采用分期围堰法,一起混凝土围堰在左岸,利用日伪过去修建的旧围堰,二期围堰在右岸,两期围堰的分界为44号坝段。
1960年年末至1961年年初,二期围堰在修建土石围堰后建起混凝土围堰,江水由坝体内8个底孔和2个筏道导流。1963年是大坝混凝土浇筑量最高年份,浇筑量为56万立方米。1964年10月开始封堵底孔和筏道至1965年3月25日结束,水库开始蓄水,至1967年4月27日工程全部竣工。
云峰大坝为混凝土宽缝重力坝,全长828米,由55个坝段组成。坝顶高层为321.75米,泄洪建筑采用高孔消能方式,设有21个溢流孔和4个泄洪中孔,单孔泄流量在水位318.75米时,溢流孔为900立方米每秒、中孔为575立方米每秒。大坝按一级建筑物设计,可经受万年校核洪水的袭击和8度地震烈度的侵扰。
2009年在云峰大坝上游面加固工程后,云峰大坝路面更为平整,护拦也由铁制改为花岗岩,整体云峰大坝旧貌换新颜。
为了朝鲜木材过坝,在16至27号坝段下游面设有栈桥,装有我国制造的9吨吊车4台。
在日伪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为掠夺中朝两国水力资源,从1942年8月至1945年曾强迫中朝两国数千名工人对云峰电站进行开发。当时采用混凝土重力坝、底宽96米,已在大坝左岸建成混凝土围堰,沿水流方向宽度150米,河床部分的基础开挖基本完成,并在36至42号的7个坝段浇筑约1万立方米混凝土。
云峰大坝位于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内,东面隔江与朝鲜云峰里相望、西面与朝鲜三江里依水相邻、南面与朝鲜高山对峙、北连生产厂区,道路交通状况良好,从集安市到云峰大坝,约50分钟,在沿途还可以欣赏到秀丽的边境风光和山村风情。
云峰大坝一如稳健而睿智的长者,万无一失的联结着中朝两国的友情;界碑、国境哨,向人们理性的诉说这世界上最短又最长的距离,一分一毫都弥足珍贵。心渐渐回归透明,生命随心游走,这是一种比无声更静的静。
漫步在坝上,不仅可以切身感受到云峰大坝的巍峨挺拔,更重要的是可以云峰湖的美尽收眼底。有文曰:当炫目的阳光穿透清风白云,柔柔的草地,点缀着浪漫的山花,童话中的精灵在林间跳跃飞舞,百鸟的低鸣清唱……都在空气中散发出至纯的生命味道。
作为云峰电厂重要生产枢纽,云峰大坝见证了她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60多年的发展历程。可以这么说,没有云峰大坝坚如磐石屹立在鸭绿江上,就没有云峰电厂连年超额完成东北电网公司下达的年度计划发电量,创造出连续安全生产8000多天的骄人记录,也不可能为地方经济发展持续注入“绿色能源”。云峰大坝是中朝两国人民用血肉之躯铸成,是连接中朝友谊的纽带。
主办: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 承办:中国吉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