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931918日,在日本关东军的指使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历史上称为“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它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中华民族为了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发动了旷日持久的抗日战争,其间,涌现出众多抗日救国的民族英雄。高志航将军就是其中一位。

 

1925年,中法中学毕业的高志航考入东北陆军军官学校炮兵班。有一天,一位教官在课堂上讲到国防的问题,提到从欧战得到的启示:我国今后的国防,不仅要注重步、炮骑兵的精强彪悍,而且更要强化空中防御的力量,如果空中无法防御,那么地面的炮兵、步兵,就会遭到惨重的牺牲。所以去年张少帅已经从陆军军官教育班里考选了十三名学员送去法国接受飞行训练,最近又在班里考选了二十七位优秀的学员,准备集训后再送去法国学习飞行,这种决策,可说是极为正确、相当新颖的……

教官的话还没有讲完,就有一位学员站起身子喊了一声:“报告!”“什么事?”教官的话被打断了,有点不悦。“最近我们班里有考选飞行员吗?”“有呀,考取了二十七名,下个月就要集训。”“我怎么不知道?”“高子恒,你不不知道的事还多着呢!”教官被这个班队里最小的学员逗得又好气又好笑:“你要知道干嘛?难道你也想当飞行员?”“是啊!我就是想当飞行员,难道不行吗?”高子恒和教官的对答,引起同学们的哄堂大笑。“这有什么好笑的?”高子恒回头扫视了同学们一眼,认真地说:“我认为当前我国最需要的是空军!空军!比炮兵重要得多!”“废话,这还用你说,刚才教官都讲过了。”“所以我一定要当飞行员。”高子恒斩钉截铁地说。“可是这一批已经考选过了!”教官说。“等下一次吧,你以后要注意班本部布告栏里的布告。”“是,谢谢教官。”高子恒虽然落座,可是一颗心就像脱了韁的野马,焦急烦躁,哪里有心听课?恨不得马上下课!

好不容易挨到下课,他一溜烟奔回炮科队部,来到队长室门口,喊一声:“报告!”队长黄振威正在审阅学员们的资料,闻声转头一看,高子恒直挺挺地站在门外。“进来,有事吗?”高子恒跨进门槛,敬了个礼说:“报告队长,我想参加飞行班到法国去学飞行。”黄队长抬起头注视着眼前这个既可爱又倔强的学生,摇摇头说:“不行,已经考过了,你为什么不早说?”“事先我不知道。”高子恒的眸子像凝固了似的,盯视着黄队长的脸,毫不犹豫,毫无商量余地的口吻:“请队长设法让我补考!”

黄振威笑了起来,这个学生,可真叫人头痛,讲话像下达命令,脾气像榴弹炮管,想起上次和陈光亚打架的事,黄队长忍不住又瞪了一眼,严肃地说:“你怎么这样不讲理?班里考选出国学习飞行的名单昨天已经放榜了,怎么可能让你一个人单独再考一次?”“鸣哇”一声,高子恒突然哭了起来。“怎么了?”哭声把黄队长吓了一跳。

高子恒用手捂住自己的嘴,极力压抑着,不让哭声再漏出来,但是肩膀仍然一动一动地抽搐着,显然,他此刻的心情是太激动、太失望了。

“去年……班上考选第一批出国学习飞行的同学时,我还没有进班里来……今年,我正好在班里,又错失机会;明年,我已经结业了,哪有我的份……”高子恒呜咽着向队长诉说心中的焦虑,说着说着,又伤心得想哭。

“这个——”黄队长深深地被感动了。想不到这个小伙子如此热爱飞行,当一个年轻人的理想无法实现时,那种挫折感和失落是不难想像的,虽然黄队长觉得高子恒有点无理取闹,强人所难,但是看他那副纯真、执著、伤心、焦急的样子,又开始有点同情他了:“高子恒,别这样绝望,明年,如果再选拔,我会通知你。”“不,明年我已经下部队带兵去了,哪里还有我的份?”高子恒坚定地说:“无论如何,我是下定了决心要学飞行的!”“那——队长!你一定得帮我这个忙,我会感激一辈子!”“我怎么帮忙呢?”黄队长皱着眉,摊一摊双臂:“这事不是我帮得了忙的。”高子恒静寂下来,深思了一下,说:“队长,请你带我去见班主任,帮我一起向班主任求情,郭将军有权处理这件事。”“恐怕不行……”黄振威迟疑难决,他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何必自己去找钉子碰呢?“队长,这一点忙你都不肯帮吗?”

高子恒的诚挚与恳求,逼得黄振威进退两难。“不能耽搁了,队长,求求你,现在就去!”高子恒带着不达目的誓不休的神情笔直地站着。黄队长实在拗不过这个学生,心想:算了,明知不可为而为,就拿这个面子到郭将军那里去丢一丢吧!让郭将军拒绝了这小子,才会让他死了这条心,不然,他是会死缠到底的。想着想着,黄振威站了起来,伸手拿起桌上的军赗:“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黄队长回头瞧瞧这个跟在背后的年轻人,一脸稚气、满腔信心,他开始为这个小伙子被郭将军喝责之后的严重打击而担忧。

“事先为什么不参加考试?”郭松龄将军果然一开始就用责备的口气询问高子恒。“我没有注意到,我只专心上课、出操,根本不知道有这回事。”高子恒立正站在班主任的办公桌前。“的确也是。”黄振威也立正站在一旁,把军帽捧在手上,从旁帮腔:“他是一个很认真学习的学生。”“机会错过了,就很难挽回的。”郭将军慈祥地看着高子恒。他对这个年轻人的印象很深刻,上次为了和陈光亚吵架的事就让他认识了他的性格,而且,他也发现这个年轻人,确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爱国军官的料。

“不!机会在班主任手里。”高子恒说:“只要班主任点个头,我就有机会了。”“是吗?郭将军难得有笑容的脸上禁不住漾开了一丝笑意:”你真的是下定决心要学习飞行?”“是的。”高子恒一昴头,目光炯炯有神:“看到日本飞机在我们头上飞来飞去,我就恨不得驾飞机上天空去把他们赶走!把他们赶回东京去,不许在我们中国上空耀武扬威!”

这几句话重重地击在郭松龄的胸口!当时,东北的军人,只要提到日本军队,没有一个不咬牙切齿的。班主任办公室里突然一阵沉静,高子恒自己觉得话讲得太嚣张了些,连忙停住,不敢再说下去。黄队长则站在一旁替高子恒担心:这孩子,口出狂言,在班主任面前没遮没拦的,不挨一顿责骂才怪!郭松龄突然站起身来,在室内走了几步,回过头盯着高子恒问:“如果我给你机会,你有把握考得取吗?”“有!”高子恒昂首凝视着郭松龄。“凭什么?”“信心、决心!”高子恒答:“还有法文。”在旁察言观色的黄振威,发现郭松龄不但没有责骂这个学生,反而用温和的语气问,显然隐现一线希望,连忙顺水推舟,补充了一句:“报告主任,他是中法中学毕业的,法文根基不错。”

“噢?”郭松龄站在高子恒面前,重新端详着他。“法国神父曾教我法文,所以我们经常用法语交谈。”郭松龄显然是被他这项特长引起了兴趣,他知道,考取赴法学习飞行的学生,都不懂法语,如果——“好,”郭权龄沉吟了一下,突然做了一个决定:“我告诉他们,给你一次机会,试试你的运气!”“谢谢班主任!”高子恒的后脚跟使劲地一夹,发出一声清脆的立正声,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太好了!谢谢班主任!”黄队长也为高子恒高兴,而且是出乎意料的高兴。离开班本部,高子恒连走路的姿势都变了,恨不得跳着跑回队部。黄振威很疼爱这个学生,特地给他很多方便,不派公差、减免操炮时间,尽量让他有准备应考科目的时间,好让他临阵磨枪,届时多考几分。

郭松龄果然说话算话,第二周,通知来了,告诉高子恒单独参加甄试。这可真是破天荒的事,谁也不会相信,居然为了一个学生,特地再举行一次考试。郭松龄爱才的美谈,随着这件特例传遍了北大营。

考完之后,还有面试,从考场出来,很多同学都来探询状况,篮球队长杨相林紧紧握住他的手:“但愿能考上,也好参加我们的行列。”“好小子,当初报考时怎么不通知我一声?”高子恒用拳头狠狠地在杨相林的肩膀上捶了一下。“唉!谁知道你想学飞行?那可不是好玩的。”“我一定要学飞行,做一名中国空军!”高子恒好像胸有成竹,非做飞行员不可。

隔了一个多礼拜,还没有消息,高子恒有点焦躁不安起来,整天沉默寡言,有时还会发脾气。同学和队职官员都了解他的心情,压力太大,所以都原谅他、放任他,深怕万一消息发表了,竟是没有考上,那高子恒真的会精神崩溃。而最替高子恒担心的要算黄队长。他几乎每天都悄悄地跑去班部一两趟,打听消息。这天,炮科队的学生正在炮阵地里操炮,高子恒站在炮座旁报告发射方位,一个基本动作刚刚做完,突然看到黄队长从大老远的操场边碎步疾跑而来,冲到高子恒的面前,伸手用力拍了一下他的肩膀,兴奋地嚷:“好小子,高子恒,居然被你考取了!
这件事对高子恒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他的理想,他的愿望,就是靠这次机会才能实现。以往,他还不知道空军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自从在教育班听了教官们的分析和讲解之后,他才发现学习飞行、建立空军比什么都急迫,他要从军报国、拯救中国,就得选择最有效的方法、最新锐的军种,学习最进步、最优异的作战技术。这样一来,他可真的是得遂心愿了。

1925年中秋节的第二天,姚锡九监督带着这一批二十八位优秀青年,在上海码头登上一艘名叫“包尔斯“号的法国邮轮,起锚开往法国马赛,进入牟拉纳航校学习航空。

主办: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    承办:中国吉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