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静五更寒,半轮残月照窗前,外侮内患扰神州,何时旭光照人间,到处黄士皆埋骨,血染征袍何堪怜……这首诗的作者是马仁兴,他是四战四平中牺牲职务最高的将领。
马仁兴师长戎马一生,人生阅历是曲折而精彩的。他生于1904年,是河北省平乡县人,他早年参加过北伐战争,曾在国民党军队中任职,官至师参谋长。九一八事变后,日寇侵略、国土沦陷,民不聊生,马仁兴渐渐地从朝气蓬勃的共产党身上看到了可以实现家国理想的希望。1938年马仁兴秘密的加入到了令他倾心已久的中国共产党,1940年他抛弃了高官厚禄、离妻别子,毅然决然加入到八路军的队伍中来。从此跃马扬鞭驰骋在抗日的战场上。然而,谁都没想到的是,这一走竟是与家人的诀别。
1942年,在残酷的冀中大书高中,马仁兴率领他的骑兵团拼死冲杀,2000多人的部队活着出来的只有70多人,包括他的儿子马乘风也在这次战斗中牺在了。1945年,马仁兴团长率部来到东北,先后参加了三次四平街作战。1947年6月,残酷的四平攻坚战打响了,他所带领的部队在四平天桥下遭到了国民党部队猛烈的炮火伏击,仅仅十多分钟,就伤亡了八百多人。
因伤亡重大,部队被迫撤出了战斗,此时的马师长是焦急万分,满嘴的火泡。在距离前线不到两公里的师指挥所里,他勉强的嚼了几口煎饼,就走出去观察地形。就在此时,一颗流弹飞了过来,击中了他的左胸,马仁兴师长当场牺牲,没有留下只言片语。
当听到马师长牺牲的消息后,战士们都号啕痛哭,悲伤的情绪弥漫了很久很久……马仁兴师长就这样走了,作为军人他没能看到新中国解放的那一天。从1938年入党到1947年牺牲,只有不算很长的9年党龄回他用实际行动脚踏实地的践行了自己的入党誓言。
他和下属肝胆相照,与群众血肉相连,以致几十年后,当年马仁兴的老部下,经历过铁血考验的花甲老人在看到仁兴广场上矗立的马仁兴师长塑像时,仍然热泪满面地诉说对老师长的无限思念。
忠诚理想,爱国爱民,善良俭朴,这写优秀的品质贯穿了马仁兴四十三年的生命历程。从高官厚禄的国民党将军起义变成了衣衫褴楼的八路军团长,面对这巨大的生活落差,如果没有坚定的爱国理想做支撑,他不会如此坦然,这足以说明他的内心有着多么强大的正能量。
解放后,马仁兴灵柩迁回到老家的坟地。一抔黄土,一块石碑,远远看过去,只是一座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坟茔,如果不细看碑文,谁也不会想到这里埋葬的竟是一位曾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叱咤战场的将率。
作为马仁兴师长的牺牲地,四平解放之后为纪念马仁兴,四平市政府把四平最繁华的条街命名为仁兴街,仁兴小学也是以此命名的。
2019年6月23日,马仁兴师长烈土遗骸正式安葬于四平烈士陵园,并修建了仁兴广场及雕像。作为人民的儿子,马仁兴把他的一生奉献给了党和人民,把他的青春和生命奉献给了四平的解放事业。
四平是座英雄城,虽然现在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但我们更应该学习烈士们不怕困难、不畏牺牲的宝贵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继承先烈遗志,将来用优异的成绩为革命历史红色教育事业做贡献。
主办: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 承办:中国吉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