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12月份,日军就开始筹划修建北起三棵树,经拉林、五常、四家房(舒兰)至蛟河的拉法,称为拉滨线的铁路。《拉滨线纪要》:“……南从新站起呈丫形分支,一支经小孤家子至吉林,另一支经拉法连接京图线东行,可与北朝鲜要港清津、罗津和雄基相呼应,经船可以把东北的物产源源不断的运往本土日本。在军事上、经济上及其他诸方面,具有重要使命。”

日本侵略者修建铁路的狼子野心、路人皆知。宋德林、周太平率舒兰东部抗日义勇军的3000名官兵,岂容日本侵略者在我国的领土上建铁路,他们高唱“中国地、中国山、中国铁路、中国管,日本鬼子要想从此过,留下脑袋当买路钱。”有组织、有计划,在便于部队出击的舒兰水曲柳至蛟河新站两山之间,枪杀护路日军和工程技术人员、端炮楼、烧仓库……阻止拉滨铁路的修筑。

经过多方调查,现收集舒兰抗日义勇军在拉滨线南段打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事迹,虽挂一漏万,但从中亦可见当年舒兰抗日义勇军英勇打击日本侵略者的英勇与无畏。

1932年6月,德林部的一个支队18人,带四挺机枪,在筑路队的掩护下,进入上营东干沟,埋伏在铁路大桥碉堡南山上,翌日清晨,将要进入碉堡12名日军全部击毙,并炸掉了碉堡。

同年5月14日,拉滨线测量队在十五名日伪军的保护下,对六家子至新站路段进行测量。于7月7日到达新站北的六家子车站,当晚宿营在地势险要、山峦重叠、林木茂密的朝阳沟。

九一八事变后,驻守该地的东北军某部在连长陈烈武率领下,加入德林”部。他们得知测量队宿营朝阳沟,经过与宋德林研究作战方案后,便出击去消灭这伙测量队。

这天夜里,陈烈武带队伍悄悄靠近测量队宿营地然后占领了有利地形,他一声令下,子弹纷飞,测量队鼠窜乱作一团,敌窜出帐篷外负隅顽抗。结果,除特意放跑一名负伤鬼子乘马逃脱外十余名日军和测量队全被击毙。驻新站军接到了那个逃脱鬼子的报告赶来增援,当行到王坟沟时,就遭到陈队长事先设下伏击队伍的打击战士们居高临下,子弹如雨,日军损失惨重,不敢反击仓惶逃回新站。

第二天,拉回新站的王坟沟日军尸首就拉了一汽车,朝阳沟鬼子和测量队尸首是装了满满的一牛车。

此后,新站至六家子的测量工作不得不中断。1933年12月初,拉滨线只剩新站至六家子段没修筑了,满铁抽人组成测量队,在重兵的保护下,采取了边测量边施工的办法才完成了修建这段铁路。

同年10月,德林部的两个支队,袭击了拉滨线附近水曲柳岗街的日本守备队,击毙了多名日军。

1933年2月19日,日军探知德林部正在桦曲柳顶子开会。当天下午,日军出动汽车,载三百余日军,突然包围了桦曲柳顶子。德林部虽无作战准备,且兵力不足,但靠熟悉地理环境,占领有利地形,顽强地与日军战斗到天黑,然后顺利突围出去,打死了不少日军。使日军尝到了进山剿“匪”的苦头。

1932年4月,日本侵略者开始修建拉滨铁路,在修上营至马鞍岭路段时,宋德林的第三支队队长邢文魁带领战士们袭击护路日军,端掉了日军炮楼。

邢文魁是上营镇向阳村邢家堡人,“9·18”事变前,他是邢家大院的当家人。为了防“胡子”绑票,邢家曾购置钢枪11支,其中有短枪两支雇家丁看家护院。日军为了防止地方组织抗日武装,令伪警务局对所有持枪者一律登记发放枪照,不办理枪照以私藏武器论罪。邢文魁担心有朝一日伪警务局按枪照缴枪,自己将心爱的一支短枪隐匿未报。发照不久,伪警务局果然按照日本人的指令,下令收缴民间枪支。使邢文魁非常恼火的是他私藏那支手枪未报被人告密,他预感大祸临头,只好携枪投奔了宋德林的抗日队伍。

1933年春,拉滨铁路修筑马鞍岭至上营段,同时在牛头屯附近还修了一座三梁支架的铁路桥。邢文魁得知日本人在他家门口修铁路,遂向宋德林建议袭击日军铁路桥哨所。邢文魁提出此次袭击占有天时、地利,成功的可能性很大,一旦袭击成功,还能搞回一些粮食、枪支弹药及其他军用物资。宋德林认为此方案可行,同意邢文魁带领三支队潜回老家,适时袭击日军的哨所。

邢文魁带领三支队潜回家乡后,利用人熟、地形熟的有利条件,很快就摸清楚了敌人的活动规律。

修筑的铁路桥位于牛头屯西侧,共有筑路民工近百人,他们都佩戴黄色袖标。驻守工地的日军是马鞍岭日本铁路分遣队派出的,有二十人左右。武器装备精良,有轻机枪一挺,掷弹筒一个,另有长短枪若干。护路日军驻地位于细鳞河西侧牛头山脚下。在屯西靠近铁路处建了多栋高大库房和简易住房以及饭堂、灶房等临时建筑。库房里堆满了建筑材料和存放的粮食。院四周拦着铁丝网,日军和劳工都在这里食宿,出入该院只有一个大门,门旁设有哨所,日军日夜看守,院里还有一座岗楼,岗楼底层是岗哨房,房内设有南北两个木板通铺供日军住宿,室中间有长条板桌,上面驾着轻机枪,屋内枪架摆放长枪。屋顶有岗哨楼,从屋内简易木梯上下。紧挨哨所房是弹药库。由于无战事,日军普遍警惕性不高。白天上工时,工地周围有日军荷枪看守,用餐时及晚间,日军则全都退至哨所。

根据情报邢文魁与战友们一起研究袭击的方案,大家一致认为上工时日军太分散,不易下手,收工时日军集中,更不容易接近,日军武器装备远胜于我方,即使偷袭得手,也无法扩大战果,更难有全歼敌人的把握。唯有以智取胜,由少数人混进大院伺机而动,混进大院无法携带长枪,而三支队仅有两支短枪,靠两支短枪根本无法消灭二十多个日军。研究了很久也没有找到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这时,邢文魁突然想到了那挺轻机枪,他说:“用敌人的机枪去消灭敌人,是个好办法。”大家认为这个方案虽然有一定风险,但取胜的机会很大,最后,决定由邢文魁带两名战士打扮成劳工混入大院。三人中的机枪手,负责夺取敌人的机枪,邢文魁和另一名战士分别对付两名日军哨兵,其他战士埋伏在大院周围,见机行事,一旦偷袭失手,就集中火力强攻。行动的间定在午饭后半小时,此刻日军大都在哨房里休息,只有岗楼上和大门口各有一名哨兵执勤。

进入大院必须得有黄袖标。邢文魁通过本地劳工接触上工头崔长山,崔长山系山东人,为人正直、讲义气。因家乡受灾逃荒至东北,在这里当劳工糊口谋生。他得知邢文魁要端小日本的炮楼,需要他弄几个袖标,虽然有些顾虑,但还是答应了。

这天上午,邢文魁等三人打扮成劳工模样,戴着袖标,暗藏短枪,在本地劳工的掩护下,混进工地。中午收工后与劳工们一起顺利地进入了大院。

午饭后,邢文魁令一名战士监视门口的日军哨兵,待他们在屋里动手后,立即将门口哨兵干掉。他带着机枪手与崔长山一起向哨所走去,因为崔长山是工头,常到岗哨房办事,所以,日军哨兵对其出入并不介意。二人进入岗哨房后发现,除了岗楼上不断传来日本哨兵的脚步声外,南北大木板床上的日军多数已进入梦乡。邢文魁见此情景,觉得真是天赐良机,他向机枪手使了个眼色就拔出手枪,直奔楼上,机枪手则直奔长条桌上那挺机枪。邢文魁奔上岗楼,瞄准日本哨兵,只听"砰"的一声,日本哨兵应声倒下毙命。这时机枪手也扣动扳机,对准床上迷迷糊糊的日军一顿扫射。霎时间,哨房内浓烟四起,两趟大木板床上的日军全部被击毙。门口那个日本哨兵听到岗楼内枪声大作,不知所措,回身就往哨所跑去,埋伏在旁边的那个战士,一枪将其撂倒。隐蔽在大院周围树林中的三支队战士们听到机枪声,知道邢文魁三人偷袭得手,急忙向大院冲了过来,当他们跑到哨所时,这里的战斗已经结束。

邢文魁带领三支队袭击日军战获大胜,战士们带上缴获的粮食、枪支弹药,按照事先制定的路线,迅速撤离。劳工们一看日本鬼子被消灭也都快速逃离了工地,待大批日军前来救援时,大获全胜的三支队已经安全返回营地。

1934年5月13日,小城子日军守备队再次到上营太平沟讨伐德林的第四支队,并强迫一屯长潘文阁带路,潘文阁以回家换鞋为由,立即派人把这一重要情报告知了四支队,四支队在日军去太平沟必经之路设下埋伏,当日军经过时,四支队居高临下,前堵后截,再次击毙日军20多人。日军大败而归后,对带路的潘文阁进行了严刑拷打之后,以“通匪”罪名在小城南门外将潘文阁枪杀了。

同年3月,德林率部捣毁拉滨线的上营日军守备队炮楼,击毙日军5人。

同年5月,德林部“战东洋”支队,智袭拉滨线的上营萝卜顶子,击毙日军5人。

同年6月,小城日军守备队队长勉忠一夫亲率48名日军到碾子沟讨伐,并带着轻重武器,在他们走到沟口时,见一位老人领着一个10多岁的孩子正在种地,

问道:“看没看见‘红胡子’呀?”老人指着地上被踩出的小道说:“见到过,你们看,这草溜子就是他们踩的。”日军便强迫老人给带路。老人假装不情愿地领着日军走了,过一会,勉忠一夫将信将疑起来,刚要训斥老人,老人在地下捡起一个臂章勉忠一夫看说:“这是红胡子丢下的。日军便顺从地跟着老人走,当老人左拐右拐地把日军领到遮天蔽日、阴森恐怖的碾子沟时,老人以口渴找水喝为由,迅速潜入山林,不见踪影,这时,抗日义勇军大队伏兵四起,杀声震天,密集的子弹射向日军,48名日军,除一人逃跑外,全部被歼。原来,这一老一小两个人,除种地外,还监视日本鬼子进山的动向当日军进山时,那个孩子早已跑去给义勇军送信儿去了,留下老人诱敌上钩。逃走的日军回去报告后,日伪当局十分震惊。第二天,只好用军车把47具尸体运回,在小城子裹上白布火化了。

同年9月,驻小城日军守备队30多人和伪护路队20多人,每隔几天从小城出发去东山里巡逻一次,到新街基(今新安)住一宿,第二天返回,这样的巡逻已成规律。德林部的西来好支队长摸清了敌人的这个规律后,准备在日军巡逻必经的三道荒凉岭(今黄凉子)伏击敌人。

西来好与宋德林商量:“这是个好机会,咱们要拿出几倍于敌人的兵力,速战速决,干净利落地全歼他们,让小鬼子尝尝咱们的厉害。”德林和他研究了伏击日军巡逻队的具体打法,决定此次的伏击战由西来好支队与黑虎队共同来完成。

参战的队伍按时到了荒凉岭,西来好率四十多人埋伏在头道荒凉岭,从背后阻击,切断敌人的归路;黑虎队30多人埋伏在二道荒凉岭两侧;西来好的第三分队队长战德山率40多人在三道荒凉岭迎头打,二分队队长率40多人断后,准备打敌人的增援部队。

各个队伍埋伏在各自的战斗位置后,侦查员回来报告,日军守备队已从小城子出发了。战士们趴在树丛里或草丛里,等待鬼子的到来,日军队伍进入视线了,伪军20多人走在前面,接着是日军30多人,还有4匹马分别驮着4 箱子弹和两挺机枪。当伪军走过第二道荒凉岭时,日军30多人下了头道荒凉岭的岭顶,西来好立刻发出了战斗的号令,并高喊:“伪军快卧倒!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惊慌失措的伪军,听到喊声都趴下了。各岭伏兵居高临下,两侧夹攻,前后堵击,火力集中射向日军,鬼子尸体遍地,不到半个时辰,歼灭日军34人,20多名伪军全部缴械投降,4匹驮着子弹的马狂奔乱跑,也被战士们抓住了。这次战斗,缴获长枪53支、短枪3支、机枪两挺、子弹一万多发,驮马4匹。

这次战斗后,小城一带流传赞扬舒兰抗日义勇军英勇杀敌的顺口溜:“小日本,你别来,到了荒凉岭,就上望乡台。”

1935年2月,宋德林率部在拉滨铁路附近的通口一带激战,打死日军数人,击毙日军指挥官一人。

宋德林领导的抗日义勇军大队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展开了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经常出没在拉滨线南段破坏其铁路修建,完成任务后就回到根据地休整。他们来无影去无踪,打得日军晕头转向,只好派更多的日伪军和警察来保护施工现场,从而牵制了日军大量的武装力量。

主办: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    承办:中国吉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