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与孔子并称“孔孟”。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孟子承子思之学,有“思孟学派”之称。孟子继承孔子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主张“民贵君轻”,倡导“性善论”,高举义旗,担当起了捍卫儒家地位和尊严的卫道使命。
五十步笑百步:梁惠王问孟子:“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做。了解一下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邻国的百姓不见减少,我的百姓不见增多,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让我用打仗来打比方吧。战鼓咚咚敲响,交战激烈了,战败的士兵丢盔弃甲拖着武器逃跑,有的跑了上百步才停下,有的跑了五十步就停了脚。跑了五十步的人因此就去讥笑跑了一百步的人,您觉得行不行呢?”
梁惠王说:“不行。他只不过没有逃跑到一百步罢了,可是这也同样是逃跑呀!”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必去期望您的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
主办: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 承办:中国吉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