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群山、江水滔滔,前赴后继的革命先烈们为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的建设献出了了青春、热血和生命。为纪念英勇牺牲的烈士们,吉林市人民政府于1954年在风景秀丽的北山公园内修建了吉林市革命烈士陵园。
吉林市革命烈士陵园由烈士墓区、革命烈士纪念塔、革命烈士纪念馆和园区四部分组成,烈士纪念设施保护面积3.6万平方米。其中,烈士墓区占地面积6705.1平方米,共安葬160位烈士,烈士墓碑采用天然大理石雕刻而成。这里夏季绿草茵茵,花团锦簇;冬季白雪皑皑,青松苍翠。在这片清幽、肃穆的土地上,安息着让人敬仰的灵魂。每逢清明节和重大纪念日,前来悼念和祭奠的人们络绎不绝。革命烈士纪念塔位于烈士陵园对面的山坡上,占地面积3727.3平方米, 建筑面积1134平方米,沿着石阶缓步登上坡顶,映入眼帘的是塔门两侧的纪念楹联:“烈士长存同朗月 英灵永在共清风”、“丹心碧血英名垂史册 松水白山烈士耀江城”,充分体现了江城人民对革命先烈的无限缅怀之情。烈士纪念塔高28米,塔基由五角星和圆形图案筑成,塔身呈五棱柱体,花岗岩石结构,塔身镶嵌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浩气长存”等铂金题字。纪念塔四周青松环绕,甬道中间建有三座反映东北抗日联军在吉林境内主要战斗场景的浮雕墙,形象展现了东北抗日联军艰苦奋战的英勇画面。吉林市革命烈士纪念馆建成于1995年,2007年扩建,总建筑面积2324.15 平方米,展览面积4500平方米,为民族传统四合院式琉璃瓦起脊建筑,正中悬挂的馆名由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刘华清于1993年8月9日题,广场中央矗立着魏拯民烈士的戎装塑像(总高6米,基座2.2米,像高3.8米),内设三个展厅:魏拯民纪念馆、抗联英烈展厅、江城英烈展厅。魏拯民纪念馆是抗日名将魏拯民烈士的专馆,建筑面积1824.15平方米,翔实记载了魏拯民烈士的成长历程,再现了魏拯民烈士带领广大抗联官兵誓死保卫东北大地的英勇事迹。东侧的抗联英烈展厅,建筑面积150平方米,陈展了16位出生或牺牲或战斗在吉林大地上的抗联将士的事迹。西侧的江城英烈展厅,建筑面积150平方米,陈展了12位在解放吉林、建设吉林、抗美援朝战争及和平年代牺牲的革命烈士事迹。国防教育展厅,建筑面积200平方米,主要展列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时期的武器装备,充分展示了我国国防现代化和高科技的发展历程。园区面积1695平方米,东侧设置抗联战士夜袭归来群雕一座,南侧设置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志石和抗联战士群雕一座,北侧分别设置国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志石和抗联战士群雕一座。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关怀下,吉林市革命烈士陵园不断发展壮大,并在加强各级党组织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精神动力的实践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1987年4月,被吉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01年4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04年3月被吉林省委确定为吉林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2009年5月,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0年7月被吉林市委命名为吉林市直机关党员教育基地;2012年5月被吉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吉林省监察厅确定为吉林省省级廉政教育基地;2012年8月被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命名为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2015年8月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二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2016年5月13日被吉林省委组织部、吉林省委党校、吉林省公务员局联合确定为首批吉林省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基地;2018年6月29日被吉林省委组织部、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等联合命名为吉林省东北抗联红色教育基地。
吉林市革命烈士陵园秉承“传承先烈精神,教育激发群众”的工作宗旨,多年来不断加强建设,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纪念馆常年免费开放,免费为参观团体提供讲解,每年接待参观群众近15万人。每年的清明节、“七一”、“八一”、抗战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等重要时点,来自党政机关、部队和社会各界的群众经常在此隆重集会,举行各种纪念参观活动和各种特色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发挥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功能。
下一步,吉林市革命烈士陵园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烈士褒扬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努力建设成为具有发展活力、教育内涵、生态智慧的综合性文化阵地、城市形象窗口,更好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廉政教育阵地作用,持续开展烈士褒扬纪念活动,大力弘扬英烈精神,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主办: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    承办:中国吉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