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宪宗,晚清时期吉林桦甸地区的领导者,末代吉林桦甸地方首领。他在咸丰初年来到吉林,参与开采金矿,因协助剿灭匪患而被授予六品军功,并获得继续开发的许可,建立起了一个独立的小王国。甲午战争后,他积极抗日,最终在1897年病逝,以下就是他的生平。
韩宪宗(1819-1897),字国瑞,号瑞臣,又称“韩边外”。他原籍山东登州文登,后来定居吉林桦甸县(现桦甸市)。在清朝末年,他在桦甸县的老金厂、夹皮沟一带以挖参、采金为生。
咸丰四年(1854年),韩宪宗接替马文良任金工总把头,并被金工推举为夹皮沟矿工自卫团团长。
同治五年(1866年),他联合李茂林等人驱赶土匪,被选为统领,私人武装达到3000人。清廷对他进行招抚,使他的势力得以壮大。清廷曾赏给他木其河、桦树林子一带的荒地,供金矿工人开垦。韩宪宗借“居功得地”之机,不断扩大势力,建立了统一管理的“会房”。在他的治理下,境内民众安居乐业,诸业兴旺。
清光绪年间,清廷把辉发河以南苏密甸子一带的荒地赏给他,并任命他为南山练总之职。他的势力范围扩大到磐石、敦化、蒙江、抚松、安图等县,在他的治理下,以夹皮沟为中心的一带金矿,被称为“黄金世界”,闻名全国。
他掌握了夹皮沟金矿的采金管理大权,并制定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制度。经过苦心经营,到第三代韩登举时,以夹皮沟为中心,将安图、濛江的全部,抚松大部,延吉西部,桦甸的四分之三的土地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形成了方圆400多里的“独立王国”。
韩边外地区采金兴盛时,金夫多达四五万人,年产黄金六万两(187.5公斤),被誉为“长白山下黄金国”。
在甲午战争爆发后的1894年,韩边外三代韩登举率500精兵,自备粮饷军械赴辽南抗日。他在初战甘泉堡,海城外围战,五次收复海城会战,回援辽阳等战斗中,击毙日军500余人,为抗击日军侵略做出了重大贡献和牺牲。
当“八国联军”进入北京时,沙俄趁机侵占中国东北,妄图掠夺夹皮沟金矿资源。1907年,俄军马队300多人向蚂蚁岭扑来,韩登举组织乡勇亲临前线,沉着应战,激战数日,打得俄军溃不成军,横尸遍野。
1907年日本为吞并延边,挑起“间岛事件”,清廷代表吴禄贞谈判桌上据理力争,寸土不让,韩登举率兵3000开到局子衔,为吴禄贞谈判做后盾,挫败日本侵略延边的图谋。
主办: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 承办:中国吉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