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自然博物馆暨东北师范大学自然博物馆,是由吉林省政府和高校共建的综合性自然历史类博物馆。创建于1987年5月,前身为吉林省博物馆自然部,2001年整建制移交东北师范大学管理,但保留吉林省自然博物馆牌子和独立事业法人地位。新馆位于长春市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净月大街2556号,场馆占地面积5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700平方米,展厅面积6300平方米。2007年5月1日向社会开放,每年免费接待观众40万余人次。

  自然博物馆不仅是吉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第一批“国家一级博物馆”,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评定为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被国家教育部评定为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被国家生态环境部和科技部联合评定为第二批“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被国家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评定为第一批“全国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场馆”,另外还荣获“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吉林省研学旅行基地”等多项荣誉称号。

  自然博物馆目前馆藏标本近11万件,主要包括岩矿、化石、土壤、植物、动物等自然类标本。标本多以反映吉林省生态环境资源为主,其中重要标本有德惠陨石、原始牛和披毛犀完整骨架化石、猛犸象化石、中华龙鸟化石,以及亚洲象、东北虎、大熊猫、丹顶鹤、中华秋沙鸭、金斑喙凤蝶、红豆杉等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珍稀标本。

  自然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包括7个展区。

  其中“林之韵”和“山之魂”展区以巍峨壮丽的长白山为背景,采用仿真技术模拟长白山生态环境,通过珍稀动植物标本开放式展示,营造出一种“游林海、观鸟兽”的独特氛围,使观众认识到长白山野生动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多样性对维持生态平衡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蝴蝶谷”展区展示了来自世界各地的600多种1000多件珍贵靓丽的蝴蝶标本,向观众介绍了蝴蝶的多样性、蝴蝶的生活、蝶与蛾的区别以及蝶文化等蝴蝶知识。

  “鸟之灵”和“兽之趣”展区通过营造逼真的自然生态环境,使珍稀鸟兽标本更加栩栩如生,不仅让观众生出喜爱之情,而且让观众加深了对动物与人类之间“命运共同体”的认识。

  “化石世界”和“猛犸象”展区通过珍贵的化石和动感的复原场景,让观众熟悉了化石,了解了生命的历程,加深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的意识。

  另外,自然博物馆还设有科普智慧教室、物理科学实验站、容纳300多人的多功能报告厅、1000余平的学生农场和10000余平的长白林园等研学实践场地。

  自然博物馆自建馆以来,始终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普及自然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养和生态文明意识作为自己的中心任务。每年通过展览、志愿者服务、建立文化园地、科普讲座等多种形式,立足本馆,深入学校和社区,面向社会开展广泛的科普教育、研学实践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100多场次,社会效益显著,其中多项教育活动和研学课程受到国家和省、市表彰。

主办: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    承办:中国吉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