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驹(1898-1982),原名张家骐,号丛碧,别号春游主人、好好先生,河南项城人。他出生于旧官僚世家,其父张镇芳系清末进士。张伯驹是我国著名的古书画收藏鉴赏家、诗词学家、书画家、戏剧学家,著有《张伯驹词集》《春游琐谈》《丛碧词话》《张伯驹潘素书画集》等。
张伯驹收藏书画始于兴趣,后以护宝为己任,纵使变卖家产借贷亦不改其志。1956年,张伯驹与潘素共商,将包括陆机《平复帖》、杜牧《张好好诗》、范仲淹《道服赞》、蔡襄《自书诗》、黄庭坚《诸上座帖》在内的八件书法藏品无偿捐献国家,时任文化部部长沈雁冰为张伯驹夫妇颁发了褒奖状。张伯驹实现了35岁时在《丛碧书画录序》中写下的“予所收蓄,不必终予身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传有绪”的夙愿。
1961年,哈尔滨艺术学院与吉林省艺术专科学校先后延聘潘素教授国画,潘素皆以张伯驹年迈需照料为由婉辞。然吉林省艺术专科学校系主任史怡公执意邀请,允准张伯驹夫妇同往,后来方知此番邀约实出自吉林省委宣传部部长宋振庭。1962年,张伯驹担任吉林省博物馆副馆长。1964年,张伯驹将南宋杨婕妤《百花图》卷以及其他古书画共计30多件藏品转让给吉林省博物馆。
“爱国家、爱民族、费尽心血一生为文化,不惜身家性命!重道义、重友谊,冰雪肝胆赍志念一统,豪气万古凌霄!”这是宋振庭送给张伯驹的挽联,也是对其一生的真实写照。
主办: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 承办:中国吉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