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重远,原名杜乾学,吉林省怀德县(公主岭市)杨大城子人。
1898年农历3月15日出生于一个贫寒家庭。小学毕业后,由亲友资助,考入奉天省立两级师范附属中学学习,因成绩优异,享受官费待遇,直至毕业。
1917年,考取官费,留学日本,入仙台工业学校窑业科。
1923年毕业回国,决心经营瓷业,以实业救国。经过几年奋斗,他在沈阳创办了年产600万件的窑业工厂,是中国民族资本经营规模最大的一家窑业工厂。
1926年他发动和组织了数万人参加的示威游行抵制日货。日本领事冈村以高官相诱惑,遭到杜重远愤怒拒绝。1927年,被推选为奉天省总商会副会长。1929年,与阎宝航等发起组织辽宁省外交协会,附设于总商会内。1930年,参加上海全国国货展览会开幕式,倡导发展国货,抵制日货,成为全国有影响的爱国人士。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遭到日本关东军的通缉,忍痛舍弃苦心经营八年的工厂,乔装隐居北平,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9月27日,“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在北平成立,他被推选为常务委员兼政治部副部长。11月,黑龙江省主席马占山在江桥率部抗击日本军,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支持,他在上海发动群众募捐支持爱国将士。
1931年冬至1932年春,他以记者身份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工作,演讲60余次,并著文发表在邹韬奋主编的《生活周刊》上。1933年12月,国民党政府查禁了《生活周刊》。
1934年2月,杜重远创办《新生周刊》,继承《生活周刊》的宗旨,继续斗争。《新生周刊》深受群众欢迎,每期发行量达十万份,其影响居全国之首。
1935年5月4日,国民党政府令《新生周刊》停刊,并判处杜重远一年零两个月的徒刑。1935年10月11日,东北抗日救亡团体派高崇民到监狱探望,杜重远借机致函东北军总指挥张学良,劝共停止内战,实行国共合作,一致抗日。
10月下旬,他的亲笔信由高崇民交给十七路军总指挥杨虎城将军和张学良将军,促进张、杨联合。
1936年春,杜重远因病转到虹桥疗养院就医, 4月,张学良来上海,密谈与共产党合作,一致抗日等问题,并取得完全一致看法。8月,杨虎城借治病机会住进虹桥疗养院,共商抗日救国大策。9月8日,杜重远疗养出狱, 10月即去西安与张学良、杨虎城晤谈。“西安事变”爆发第三天,杜重远被陈立夫软禁,直到蒋介石生还南京,才被释放。“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各方商讨成立联合政府时,周恩来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宋庆龄、杜重远、沈钧儒等五人,作为联合政府负责人。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0月“东北救亡总会”推选杜重远为主席团成员。他奔走于上海、武汉、西北等地,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9年,经周恩来同意、应盛世才邀请去新疆开辟工作。同年冬,就任新疆学院院长,并亲登讲台,讲授统一战线,宣传抗日。
1941年5月18日,盛世才以“汉奸”、“托派”罪名逮捕了杜重远。在狱中,他备受酷刑,坚贞不屈。1944年6月13日,被杀害,并毁尸灭迹。两年后,杜重远殉难消息传到内地。1945年7月24日《新华日报》发表新论称誉杜重远是“最热忱的爱国主义者和最坚决的民族战士”。

主办: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    承办:中国吉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