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公元1031—公元1095年):字存中,浙江杭州人,北宋科学家、政治家。他是世界最早提出“货币流通速度论”的人,即“钱利于流”的货币理论,主张加速货币流通,通过货币在流通过程中的增值来达到稳定币值的目的。北宋中期出现钱荒,解决钱荒的通行办法是增加货币流通量,但沈括提出的货币流通速度和数量关系理论认为,货币流通速度的提高意味着货币流通数量的增加,由此引申出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流通需要量成反比。这一发现比西方早很多年。

沈括还注意到贸易往来中的顺差逆差问题,主张根据边境地区的实际情况,通过调节贸易额来达到稳定货币的目的。沈括一生致志于科学研究,精通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等,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其名作《梦溪笔谈》,内容丰富,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与自己的研究成果,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世界最早的货币流通速度论提出者--沈括(北宋)

主办: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    承办:中国吉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