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民族民俗博物馆(以下简称“民俗馆”)于2014年6月开馆,现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吉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吉林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吉林省科普教育基地、吉林省研学旅行基地、长春市文明场馆、长春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长春市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长春市中小学生校外教育基地,以及省内外多所高校教育研究基地。

 民俗馆占地面积3.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展厅面积1.3万平方米,拥有民族民俗类藏品4万余件,是目前我国东北地区规模最大、展示东北古代及近现代民族最多、古今民俗事象最丰富的综合型博物馆。展览设有“东北古代民族民俗”“东北近现代民族民俗”“东北代表性行业作坊”三个基本展区,“红山文化”“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等若干专题展区,并建造多处东北传统民居等人文景观,展示东北地区各民族历史、民俗事象及研究成果,揭示了东北地域文化所具有的多元性、包容性、开放性等优秀文化特征,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和传承发挥了积极作用。

 东北古代民族民俗展区展示了自40万年前庙后山人以来的东北民族源流、历代建置的演变过程及古代东北华夏—汉族、肃慎、秽貊、东胡各族系内近20个主要民族的生产、生活、文化等内容;东北近现代民族民俗展区展示了近现代以来世居东北地区的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赫哲族、锡伯族、柯尔克孜族、俄罗斯族等十二个民族的形成、分布、发展、演变及生产、生活和文化;东北代表性行业作坊展区以场景复原的形式重现东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行业与作坊。

 民俗馆设有“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民族与疆域研究中心”和博物馆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始终秉承“学术立馆、展教融合、传史育人”的建馆初心和“促进民族交流、传承民俗文化”的工作理念,充分发挥新时代高校博物馆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的功能,在博物馆学科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东北民族与边疆历史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积极作用,获得社会各界广泛好,被誉为东师的“名片”、吉林省和长春市文明的“窗口”。

 

主办: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    承办:中国吉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