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南湖公园始建于1935年,旧称“黄龙公园”。1945年改称“南郊公园”,解放后正式命名为“南湖公园”,占地总面积238.6公顷,其中水面面积92公顷,绿地面积134.6公顷。

南湖公园新民广场有一标志性建筑——长春解放纪念碑,它是为纪念长春解放专门修建的。作为吉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激发人们爱国情怀、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是陶冶道德情操、提升品德修养的重要场所,是了解祖国灿烂文明、掌握历史知识的重要课堂。近年来我园在爱国主义宣传教育方面不断改进、提升各项服务,情况简要介绍如下:

1988年1月,长春市人民代表大会九届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在长春解放40周年之际修建纪念碑。1988年10月,长春解放纪念碑正式落成。整个建筑由纪念碑主体、台基、浮雕墙及台阶组成。碑体高30.39米,建于48×55米的台基上。纪念碑正面有彭真同志的题词“长春解放纪念碑”。纪念碑碑身背面,刻有长春市政府作的碑文:“向为解放长春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表示深切的悼念,向为解放长春、建设长春做出贡献的人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纪念碑台基南面中央利用地形高差设置了3米多高、22米宽的浮雕墙,其两侧布置了11米宽的台阶。纪念碑基座分两层,上层为边长10.18米的正方形,下层为边长19.48米的正方形,意寓1948年10月18日长春解放。碑身呈门形,造型简洁,表现了长春于1948年获得解放,从此跨入了一个新时代这一地区性重大历史事件。整个设计在建筑的尺度、色彩、材料质地等方面都作了细致的考虑,取得了较好的视觉、景观效果。整个建筑采用花岗岩板饰面,色彩明朗,具有比较鲜明的时代特征。

长春解放纪念碑建成以来,每年清明节、长春解放纪念日和其他重大节日、纪念日,都会有很多学生、军人和市民前来开展活动,年接待游客达10万人次以上,对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994年12月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吉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2年,由长春市民政局牵头,对长春解放纪念碑进行过一次修缮和清洗。2020年6月被命名为长春市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

长春解放纪念碑建筑风格独特,人文底蕴深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南湖公园一直以来也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始终按照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爱国主义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搞好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建设,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各项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为了做好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工作,南湖公园通过聘请专业人才、招募志愿者的方式,建立了专兼职结合的讲解队伍,并根据未成年人的特点,配备专门针对未成年人的讲解词,使讲解词更加生动活泼、迎合未成年人的身心特征,同时还不断丰富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通过这些措施,不断充实和丰富教育基地的内涵,以此来吸引人、感染人、教育人。

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南湖公园免费向未成年人开放,并不收取任何变相费用,并在显著位置公示开放时间以及详细情况。针对每年清明节、长春解放纪念日和各个重大节日、纪念日接待游客数量之多的特点,公园在人民解放纪念碑处加大保洁力度,配备专门的保洁班组定期进行清扫去污。为了更好的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效用,为参观游客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在距人民解放纪念碑最近的三号门入口处,免费为游客提供洗手盆、针线包、创可贴等便民物品,还为来此组织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学校、军队、企事业单位提供免费的电源设备等。我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设施的不断完善、服务的不断提高,为基地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保证。

长春解放纪念碑多年来在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到基地参观的中小学生等未成年人多达八万人次。在今后的工作中,南湖公园将进一步丰富内容,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载体,认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不断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广大青少年和群众的爱国情感和热爱家乡、建设长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教育效果。

主办: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    承办:中国吉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