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镇西侵华日军飞机场遗址,位于白城市洮北区岭下镇兴隆村兴隆屯东北940米处,西北部为大兴安岭东麓褶皱地带,西邻洮儿河,西南距白城市区2.5公里。地理坐标:北纬45°51′18.5″,东经122°26′09.0″,高程224米。
白城·镇西侵华日军飞机场遗址是目前国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二战”遗址群,是日本关东军于1938年所建。飞机场遗址呈南北走向,以飞机库和军用物资储备库为中心,依土岗子(当地人称大岗子)走势分布众多的飞机库和军用物资储备库等建筑,形成东西约2公里,南北4公里的遗址群分布区,总面积达8平方公里。该机场整体规模大、机库数量多、配套设施全,整个遗址由飞机库、物资储备库、作战指挥室、高炮阵地、兵营、塔台、给水站、修理厂、军官宿舍、慰安所等组成。同时,日本关东军还在平安镇、平台、大青山、吉庆岗、大岭等地共建立了6处飞机场,形成了20多平方公里的空军战斗基地。这些机场的建立有两个目的:一是占领整个东北后,防止苏联干涉;二是准备对苏联动武,占领苏联远东地区,并将其与中国东北一起,作为日本的永久殖民地。
当年,驻扎在飞机场的是侵华日军第七飞行旅团,旅团长叫宝藏寺久雄,出生于日本佐贺县。1911年5月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23期飞行科,1921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1934年至1936年先后任日本陆军大学飞行科教官、1935年8月晋升陆航大佐,1936年8月任侵华日军关东第2飞行集团第9飞行团第10战队战队长。1937年11月晋升陆军航空兵少将。同时调任第2飞行集团第7飞行旅团团长。先后参加了对中国热河、内蒙古、察哈尔、河北等地的航空作战。1939年6月参加了诺门坎地区对苏军作战,同年7月任日军白城子飞行学校校长。1940年2月26日上午,在吉林省白城子机场,陆军白城子飞行学校校长宝藏寺久雄在进行示范表演时,飞机失控,一头扎进地里,爆炸起火毙命。死后,追晋陆军航空兵中将。
1939年5月4日至9月16日,驻扎在白城镇西的第七飞行旅团,参加了在我国内蒙古新巴尔虎左旗境内诺门罕布日德地区及蒙古国哈拉哈河中下游两岸,爆发的一场震惊世界的“满”蒙边境战争,即:日本、伪满洲国与苏联、蒙古国之间爆发的“诺门罕”战役。1939年6月22日,日本关东军第二飞行集团长仪峨彻二中将下令将日本关东军所属的第七、第九、第十二飞行旅团全部投入诺门罕作战,并由宝藏寺久雄亲自指挥。6月24日,苏联空军约60架驱逐机越过中蒙边境袭击日军机场时,宝藏寺久雄急令飞行第一战队强行起飞,迎击作战。这场战役,最终以日本关东军惨败结束,骄横不可一世的日本关东军在这片7800平方公里的沙丘地带,伤亡了5.4万多兵员并损毁了大量重武器。惨无人道的日本关东军最后竟然采用了细菌战和毒气战,但仍然没能挽救战局被迫停战讲和。日本史学家称这场战役为日本陆军史上最大的一次败仗。日军在诺门罕战争失败后,将东北的战略重点由“北进”进攻苏联,改为重点防御,并在沿中苏边境地区构筑了大量的军事设施。将今天的查干浩特境内的白城·镇西侵华日军机场及附近的几个机场改为飞行学校,培养训练日军飞行员,继续为侵略战争服务。
另外椐资料记载,侵华日军第七飞行旅团从1938年营建至1945年日军战败,为了修建机场,从河北、山东等地诱骗、强掳了大量劳工,这些劳工多因高强度的工作而死亡,机场完工后参加修筑军事工程的劳工全部被杀害。2001年,洮北区平安镇一户村民,在南区掩体壕南一千米处开挖鱼塘时曾挖掘出大量无名骸骨,应当就是这些劳工的遗骨。除此之外,该部还曾参与化学武器作战的演习和实战。在1940年冬季,该部在平安镇岗上开展化学武器作战训练。1945年8月20日,该部派遣飞机向王爷庙(今乌兰浩特市)喷洒细菌武器,试图在兴安盟地区造成大规模瘟疫,以拖延苏联部队的南下。时至今日,一些遗留的化学武器仍然威胁着当地居民的生命安全。日军的残暴与野蛮实在是骇人听闻。
白城·镇西侵华日军机场遗址,是东北沦陷时期日军修建的规模较大的军用机场和空军基地。如果从现存遗址所具有的双重作用来分析,它作为日本侵华的实物罪证,是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示范基地;它作为东北现存不多的侵华日军机场建筑群,为研究日军兵种建制、空军工程建设和军事战略部署等,提供了较为珍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侵华日军飞机场遗址所承载的特殊历史文化信息,对于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本质,教育国人不忘国耻,提升民族自省自觉自尊自强的信念,皆具有典型的警示性意义。
主办: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 承办:中国吉林网